建設單位:
徐州市政府投資項目代建中心建設地點:
江蘇省徐州市建設規模:
項目用地33350 m2,建筑面積50000 m2設計時間:
2018年12月~2019年2月主要設計人:
張燦 王亮 尹晉 溫思璇 潘曉丹 宋昌華1、設計理念
徐州市特殊人群教育基地是以教育矯治有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為主體,旨在減少城市街面犯罪,提升公共安全感,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主要目標而設立的一所專門學校。賦予全新理念的教育基地,對新近城市化的周邊地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項目為特殊人群教育基地,和普通的中學生相比,問題青少年基本為家庭、社會和自身心理影響所造成,迫切需要一個充滿愛心和信任的環境。設計從開放、陽光兩個關鍵詞出發,力圖打造一個豐富輕松的校園環境,以希望從環境給予學生心理的影響和幫助,重新激發對學習某種技能的興趣。
2、規劃布局和交通組織
用地周邊道路均為城市次干路,不影響教室布置,考慮西側順堤河景觀性私密相對較好以及地塊南側東側城市形象,故用地東北側設置為運動區,南側為辦公區,兼顧城市形象,西側為教學區,西北為宿舍區,同時也滿足了教學區距離運動場 25米的要求。根據周邊用地情況考慮南側作為校園主要出入口,東南側預留校園次入口。東北側設置后勤出入口方便宿舍食堂使用。
校園內設計了一條環繞主要功能區的機動車道,作為校內主干道,同時也是主要消防流線。地下停車場結合運動場設置,停車場出入口臨東側次入口和東北側后勤出入口設置,方便車輛進入地下停車場,同時解決人車分流。
3、建筑景觀設計
將建筑與景觀和在一起作為一個篇章,是為了創造更多充滿陽光自然的庭院空間,這是設計的出發點——這是今天中國城市學生所迫切需要的東西,加上場地的空間限制,激發了我們在垂直方向上創建多層地面的設計策略。學校的功能空間被組織成上下兩部分,并在其間插入了花園。 垂直并置的上部建筑和下部空間,及它們在 “中間地帶”(也就是架空的夾層)以不同方式相互接觸、支撐或連接,這既是營造空間的策略,也象征了這個新學校中正式與非正式兩種教學空間的關系。
學校最南側為公共教學及技能培訓樓,內斂的教學樓造型象征著學校包容的胸懷,圖書閱覽室頂部的綠坡傳達著親切怡人的教學態度。其中,建筑首層為學校入口大廳與德育展覽區,以及圖書館。上層分別放置各類專業教室、計算機中心、心理咨詢中心、各類技能培訓中心等功能類教室。行政辦公區位于主體建筑頂層,擁有良好的辦公視野。
兩棟教學樓位于學校中心位置,南側樓棟為高中部,北側樓棟為初中部,兩棟被抬起的樓之間,形成了地面、平臺、架空空間等多層次、多起伏的立體空間院落,為學生的課余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空間環境。標準教室位于每棟教學樓的南半支,充分利用南向良好的光環境與沿河的景觀視野,為學生的健康學習、生活創造良好的空間環境。
教學區下部空間因功能需求被抬高,大禮堂、舞蹈教室、風雨操場、總務倉庫、學生淋浴、學生食堂依次排列,并通過連廊和內庭院相互聯系,構成豐富靈動的底部功能空間,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也提供了積極活躍的空間氛圍。
學校最北側為學生宿舍,其中女生宿舍通過二層的入口進入,男生宿舍通過三層的入口進入,在保證建筑形象完整的條件下,實現分別管理。宿舍樓內設置了豐富的共享空間,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創造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條件的同時,也通過更多的人文關懷給予學生溫暖和陽光的心理引導。
學校的各個功能空間通過彩虹長廊進行聯系,連廊和建筑構成了不同大小的院落圍合空間,為老師、學生的課余休息活動提供場所。院落空間直面沿河景觀帶與學校操場打開,模糊了室外內的界限,將良好的景觀環境引入建筑中,勾勒出了舒適宜人的視覺空間畫面,也傳達著學校的兼收并蓄的教學理念。
整個項目使用了簡單、自然和耐用的材料,彩色外墻涂料、彩色玻璃和暴露混凝土等,色彩打破了傳統校園慣有的嚴肅,混凝土體現了自然和純粹。整個建筑不再是冰冷而是給人一種親切感,弧線的使用也避免了直角帶來的緊張感。這個新學校的空間形式是自由的、多中心的,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從任意可能的序列中進入??臻g的自由通透鼓勵積極的探索并期待不同個體從使用上的再創造。希望學校的物理環境能啟發并影響使用者心理,對人生觀產生積極的作用。